发表时间: 2020-04-07 11:08:06
作者: 刘小鹿
来源: 小鹿成长堂
浏览:
每天网课时间一到,6岁的女儿早已准备好书本,笔,尺子等相关文具用品,清理好书桌,调整好座椅,端坐在电脑面前,精神抖擞的准备听课。
她的上课时间,谁也不许打扰她,当然,她也基本不打扰我,除非真的需要帮助。
她在自己的书房门上贴了“田田学习室,请勿打扰,有事请敲门”的图文告示,划定自己的领地,宣誓自己的主权。
她听课这段时间,我只需安心的办公,看书。一直到她响亮的声音响起:“快出来,陪我玩。”我就知道,她已经上完了一天的课,并且背完了书,做完了家庭作业。
孩子如此自觉独立的上网课,得益于我一个诀窍:不给孩子灌输“学习辛苦”的观念,也不对学习的难易程度做出评价。
趋利避害,避重就轻是人的本能。不管父母是真的觉得学习辛苦,还是想激发孩子学习的决心,父母总跟孩子说“学习太辛苦”。
说多了,孩子会潜移默化的认同这个观点。每次学习之前,脑海里出现的“学习很辛苦”的声音,会让孩子出现畏难情绪。小孩子的心,禁不起挑战。
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来到这个世上,世间之事,难与不难,学习之事,辛苦不辛苦,孩子自有自己的判断,而孩子们的判断,往往跟大人的不一样。
当孩子4岁的时候提出要学钢琴,我第一个坚决反对,因为我学钢琴的路异常艰辛,两只手10个手指头总是不能协调一致,觉得学好钢琴难于上青天,我才不想孩子小小年纪就重复我的挫败经历。
当别的家长想尽办法逼孩子学钢琴的时候,我则是为了阻止孩子学琴,持续了1年的拉锯战。有天,带孩子逛商场,孩子不自觉的走进一间琴房,胡乱的按起了琴键,被一个老师听见,极力鼓励孩子学琴。
逼得没办法,我给孩子报了10节试听课。我当时心里暗暗赌气:“我就不信你能熬过10节课!”结果,大大出人意料的是,孩子特别有天赋,特别有韧劲。
不用任何人逼迫,她每天自觉练琴2小时以上,还经常自学曲目。最重要的是,她乐在其中,钢琴成为她舒缓情绪,减轻压力最重要的方式之一。
疫情宅在家,哪怕两节网课之间,10分钟的间隙,孩子都要弹奏一曲,名其名曰“放松放松”。
孩子学琴的经历给了我极大的启发:永远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,永远不要破坏孩子的学习热情,永远不要低估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。
所以,孩子入学后,我放手孩子的学习,力争做到不“陪读”,只“陪独”。虽然心里也关心孩子的学习,但我表面上,从不提“学习”二字。
我只是不断的改变提供帮助和指导的方式方法。汉字不会写,我就教孩子学会查字典;数学题目不会做,我只提供具体的工具和思路。
不经意间就跟孩子讨论一下童话故事的情节和历史人文知识,哪怕我心里担心她的数学不好,也是通过思维游戏的方式来训练她。
这种游戏式的,快乐学习的模式态度极大增强了孩子的学习兴趣,激发了孩子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。
网课开始的第一周,我认认真真的“陪读”了一周,毕竟孩子不熟悉课程流程和电脑操作嘛。我鼓励孩子自己操作,自己打卡发语音,自己抢题答题上传作业。
从第二周开始,我就把网课交给了孩子自己:“不就是个网课嘛,对你还不是小菜一碟。”孩子受到了极大的鼓舞,哪怕操作不熟练,答题慢了一点,也是喜滋滋的。
因为对她来讲,听网课做作业是她每周五次的“独立大冒险”,周末则是她的“停航休整期”。学习这么严肃的事,人家当游戏玩着呢。
每天早晨起来,孩子自己打开电脑,自己点开课程听课,神情得意又庄重,还一本正经的,按要求制作了一张“时间披”和“时间苹果树”,上完一节课,就像模像样的给自己家贴个苹果贴,打个勾。
有天语文课,老师要求孩子们用说几个关于春天的成语,有个同学过了很久才发了一条语音,语音里是一个家长的怒吼声:“你咋这猪咧你……”家长虽然很快删掉了那条语音,但很多人都听到了。
孩子后来很不解的问我:“妈妈,我的同学都是大人陪着上课吗?他妈妈这么凶,肯定很辛苦吧?”
是啊,感觉目前很多网课变成了家长的网课。我认识的一位朋友,就是详细的记录孩子的每堂课上下时间,注意事项,还有作业要点。
每天累得不得了,脾气越来越暴躁,而孩子则是越来越调皮,上课越来越不用心,经常趁妈妈不注意,躲在书本后面玩手机游戏。
其实,课程学习从来就是孩子自己的事,哪怕是家校合作,也不是把家庭变成学校,而是让家庭更像家庭。
学校越严格,学业越繁重,父母越要需要关心孩子的心情和健康,用自己的淡定和佛性舒缓孩子的紧张情绪,给孩子足够的信心和空间。
武志红老师曾说:“如果家长一开始就选择保护孩子,免于目前教育体系的伤害,那么最终会发现,他们收获的并非平庸,而是孩子的才能得以巨大的释放,并且孩子的生命一直处于快乐之中。”
不要一再强调“学习辛苦”,不要用自己的唠叨乱了孩子对世间的判断,把原本属于孩子的事,还给孩子,孩子才能活得积极主动且轻松快乐。
作者:刘小鹿,80后佛系宝妈。9年体制内,专注解育儿。守护孩童纯净的颜,点亮父母前行的灯。我有烟火气,愿你有幸福家。
源自:小鹿成长堂